903 有个坏消息(2 / 2)
为了让皇帝能坚定信念,孙承宗还汇报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消息。在一个多月前,鄂尔多斯部的察沙克代表叶尔羌汗前往瓜州与明军和谈,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不欢而散。
可是在使团里有个叫玉素甫的人自称代表吐鲁番汗,偷偷与孙承宗做了交流。虽然双方也都无法完全信任,但却谈了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话题。
比如吐鲁番汗希望大明皇帝不要攻打哈密和吐鲁番等城市,做为交换,他可以在南疆受到攻击时不闻不问,一兵一卒都不增援。
孙承宗当然没敢答应,但也没完全拒绝,只是推说要返回肃州向皇帝汇报,有结果会再派人去哈密接洽。
同时在信中分析了吐鲁番汗的心态,目前拉提甫汗率领大军云集在吐鲁番附近,时间拖的越久对他越不利,很有点请神容易送神难的意思。
如果能把战火引向南疆,那他就可以坐山观虎斗当一把墙头草了,随时都能向胜利者一方押注。
“记!信已收到,朕甚安。瓦剌和外喀尔喀诸部南下一事不必操心,李如樟自会处置。继续与吐鲁番汗接触,保持守势按兵不动。
阳关到若羌的驿站甚好,南下两卫足矣。可将此法用于哈密方向,派兵护送工匠打深井、找水源、设兵站,以应不时之需。
朕距离叶尔羌城260里、喀什噶尔600里,十日内俱可下。届时杜文焕将率军跟进至于阗,南下一卫随之。若羌乃重镇,交于南下一卫守御,有一人存不可丢!”
洪涛对瓦剌和外喀尔喀蒙古南下一点都不担心,自己苦心经营了二十年,大半国库都耗费在军队建设上了,如果仅凭几万骑兵就能轻易攻克,那还不如不军事改革,保留着边军说不定还能顶一顶。
至于说吐鲁番汗的试探该如何回复,也不用孙承宗操心了,等巴赫提抵达吐鲁番见到玉素甫,一切就将明了。
现在变动最大的反倒是南路军,除了快速突进尽可能全歼叶尔羌城的汗族和沙迪和卓家族,防止他们向西逃窜之外,还要防备布哈拉和哈萨克两个汗国的增援。
几万人的规模按说对两卫陆军构不成威胁,可不得不考虑到战场所在地的因素。如果当地部族武装和民众的反抗太激烈,这仗还真不太好打。
这时候就要说孙承宗大胆和灵活自主的性格了,按照计划他只需守住瓜州,做好进军哈密的准备即可。但在抵达瓜州之后他并没闲着,而是仔细审问了被俘的牧人,从他们口中得知了从阳关通往若羌的故道。
再然后就是内蒙古骑兵的活儿了,鄂木布亲自率领最会寻路的族人,按照牧人提供的线索从阳关出发,沿着山势向西探索。
在找到第一个小绿洲之后,马上在沿途每隔100里建设一座小型兵站,留下充足饮水、食物和马匹,当做传递消息的节点。
用了一个多月时间,鄂木布带着骑兵一路找一路建,探索了500多里。刚开始弄了6个兵站,后来遇到平头哥才知道找对了方向,干脆把100里又改成了50里,愣是从阳关弄出条驿道,每隔50里设一个驿站。
平头哥就是靠着这些驿站才跑出了全速,算起来的话,此时驿站应该已经快修到若羌附近了,搞不好鄂木布和杜文焕已经见过面了。
虽然驿道和驿站并不能缩短距离,也没法改变气候,甚至不能通行大军,却可以加快南路军和北路军的通讯速度,作用还是很大的。
其实真想通过大军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无法同一时间走,需要细水长流似的一天一批。现在洪涛就要让孙承宗用这个办法向南路军增援了,至少两个卫兵力。
必须把若羌和于阗牢牢占住,掐断沟通南北疆的塔里木河与白玉河走廊,彻底堵死拉提甫汗回援的捷径,同时保住南路军的退路。
“在那边铺几张地毯,让皇太极把人带过来吧。”写完了回信,洪涛指了指几百米外的炮兵营地,让王承恩带人过去布置。
故意在炮兵营地旁边接见来自叶尔羌城的沙迪和卓,就是想让他看清楚明军的火炮数量,最好能来个不战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