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内忧外患2(1 / 2)
如果能提前三年把情况汇报上来,自己也不至于因为削藩把手里的筹码全用光,更不会让袁可立缩手缩脚窝在天津卫悄悄搞造船厂,而是应该全力支持他加快海船建造速度,抓紧训练水手。
可骂了也白骂,不光戴耀如此,大明朝廷里的很多官员都是这个样子。整天躺在老祖宗的功劳簿上做天朝上国的美梦不肯醒,就是不愿意睁开眼睛看看世界的变化。
更可怕的是他们除了争权夺利之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为了不被政敌抓到把柄,逐渐习惯于任何实事都不愿干,正所谓干的越多错越多。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谁想干点实事谁就死得快,反倒是整天背着手瞪着俩眼四处挑毛病的更容易上位。结果成了恶性循环,干实事的人越来越少,务虚喊口号的越来越多。
至于说国家、民族的安危,老百姓的福祉,在他们眼中仅仅是攻击别人的武器,只要自己和家族获利了,其它都可以舍弃。
除了咒骂戴耀之外,洪涛还有深深的自责。穿越之前特意找了不少历史书看,甚至还背过古代诗词,结果依旧是百密难免一疏,把欧洲殖民者入侵东南亚、东亚那段给忽略了。
现在自己只能知道大致的脉络,却无法精确到具体时间,严重影响了全盘计划的实施和调整。
不过亡羊而补牢未为晚矣,用李贽替换戴耀,除了发展当地手工业、农业之外,也能让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更灵敏,为改变对外政策做铺垫。如果放任戴耀这样的糊涂官员坐在两广总督的位置上,多好的政策也会被玩坏。
与同时代的官员相比,李贽、徐光启、李之藻、赵士祯等人还算比较开化,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也愿意做一些实事。对于他们的任用必须更大胆、更坚决也更谨慎,争取物尽其用不损失任何一个。
于此同时还得找可靠渠道弄清楚此时的荷兰殖民者到底处于什么状态。他们既然出现在东方,就说明西班牙的海上霸权已经崩溃,无法再封锁去往东方的航线,而荷兰和英国海军将迅速崛起,这可不是啥好消息。
“陛下真是睿智,如果帝国官员都像您一样……”对于皇帝的询问庞迪我有些尴尬,他是西班牙人,不好意思说自己的祖国被两个后起之秀打败,想用拍马屁转移话题。
“都像朕一样濠镜就不该存在!还是少说废话,和朕谈谈法兰德斯人的进展。你心里也明白,他们后面还跟着英格兰,谎言是盖不住真相的,大不了朕派人去东南亚港口转转,看看法兰德斯人会不会愿意和大明合作。”
这就是洪涛和大明官员根本上的区别,首先他了解历史走向,明白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知道地球不围着大明帝国转,肯放下身段不耻下问。其次还愿意开动脑筋争取主动,敢于面对战争毫不退缩。
“法兰德斯人于万历三十年在爪哇建立了贸易站,称为东印度公司……公司就是……”
这番最后通牒听得庞迪我冷汗都下来了,没功夫再去琢磨大明皇帝是怎么知道这么多欧洲国家细节的,赶紧组织语言试图用最简洁的词句讲清楚法兰德斯人的来历。